中国沙漠无人区建成世界最长穿沙高速

编辑:李慧勤 时间:10/13/2017 10:00:54 AM 浏览:1328

原标题:[震撼]中国“沙漠无人区”惊现一条930公里高速路!

  160吨桥梁部件空中合龙,误差不超过5毫米 世界第一高桥创造奇迹

  乌蒙山,坐落在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带。沟壑险峻,溶洞丛生。北盘江大峡谷就位于山脉之中,一汪江水把滇黔两地隔绝开来。千百年来,贵州都格镇和云南普立乡隔江而望,两岸居民如果要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对岸。

  马选军一家是都格镇少数还生活在这里的山村居民。由于交通的不便,村里很多人家都陆续搬走了。不过,从2012年开始,马选军门前这两座被峡谷隔开的山头上,开始建设大桥,如今这横空架起的红色的大桥,一抹亮色跨越云贵两省,为两岸曾经封闭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域县都格镇龙井村村民马选军:像一道彩虹横跨在这个大山顶上,真的很漂亮。看起来真的很伟大,很神奇,这么高都能架的大桥,真是不敢想象,真的很厉害,中国人。

  北盘江大桥是现今世界上最高的大桥。从桥面到河谷,垂直距离565米。这个高度,比国外最高桥梁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吉焦峡谷大桥高出近100米。云、贵两地的高山峻岭通过北盘江大桥连接在了一起。

  彭运动,北盘江大桥设计带头人。脚下这条崎岖的山路,他走过不下上百次。最初接到北盘江大桥设计任务时,他和他的团队曾耗时一年,对沿江10公里的山体地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这里石灰岩密布,山体硬度极差,在地上打钻,稍不留神就打进巨大的溶洞里,有的溶洞有将近100米深。

  一个个溶洞就像一颗颗地雷,桥梁的选址困难重重。为躲避遍布山体的溶洞和裂隙,设计人员不断将桥的位置往高处移,最终将桥面定在565米这个令人眼晕的高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盘江大桥总设计师彭运动:应该说是从地形,地质,地貌,包括施工条件来说,斜拉桥是最合适的。因为斜拉桥没有大构件,最重的也就是二十多吨,如果是悬索桥有很大的铸件,最少也得要七八十吨,超重,超大的,要运进来都是很难的。

  27米的杆件,对于斜拉桥来说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杆件长度。可对于盘山路来说,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运输任务。建设者们需要将钢桁梁的长度一分为二,用17米的六轴大卡车从河北山海关桥梁厂一路运到贵州六盘水都格镇。再改用12米的小卡车爬过重重弯道,抵达山顶,最后用60万套螺栓将零碎的杆件重新拼接。

  物资运了进来,进入施工阶段时,问题又来了。因特殊地形所限,这座斜拉桥的边中跨比例只有0.36,无法实现完美的0.5:1,传统的施工工艺面对北盘江大桥现场极端环境,毫无用武之地。

  在边跨长度不足中跨1/2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只能大胆改进工艺。于是,北盘江大桥有了辅助墩的设计,并首次在斜拉桥上采用了边跨顶推工艺,以岸、桥墩为支点,从岸上一点点将拼装好的边跨水平推出,最终架上索塔。

  不过,在这样的施工过程中,高度又一次成了绕不开的难题。在边跨的位置,桥面依然离地有近百米的高度,其中贵州岸的一根辅助墩就有84米高。这样一条细长的桥墩,要起支撑作用,同时承受钢桁梁水平移动产生的巨大摩擦力,风险极大。

  中交二航局毕都北盘江大桥项目总工 王超:桥墩是可以抵抗150吨的墩顶水平力,但是我们这个钢桁梁,整个顶推重量的话有7000吨,然后我们担心在顶推的时候,这个顶推力会超过150吨。墩顶有巨大的水平力的话,会导致我们这个墩身不稳,有可能会使根部的混凝土开裂。

  北盘江大桥以跨中为界,分为贵州岸的17标和云南岸的18标。王超所在的17标属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是一支桥梁建设经验丰富的队伍。团队大胆将这台笨重的顶推设备进行了改造。

  王超:我把这个设备分成上下两部分,把这个顶推力全部转化成它自己,自身设备,自身摩擦的一个内力。靠它自身的上下两部分结构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这个水平力,不对这个钢梁结构,也不对这个墩身,对主体结构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周大庆,北盘江大桥云南岸18标的项目负责人,曾经是北盘江大桥工地上最焦虑的人。北盘江大桥是云贵两省共建项目,两段标的施工分别给了中交航二局和周大庆所属的贵州公路集团。由于拆迁款的拖延,让周大庆团队足足落后了9个月的工期。为了赶工期,周大庆提交了一份名为纵移悬拼工法的技术革新方案,一个节段相比传统工法能节约1到2天时间。但是,这个只经过纸上论证的方案,组拼出来的设备安全性全然无从考证。

  北盘江大桥监控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许红胜:我们的合龙点是4个点,放到4个点上可能对你的误差要求是必须要到0.5个毫米以内。

  每个螺栓的误差在0.5毫米内,也就是在两个160吨重的钢桁梁空中对接时,上下左右不可以有超过5毫米的误差。果然,方案一提交,各方反对意见排山倒海般涌了过来。经过十几次讨论,专家最担心的问题落在两个点:一是高空作业中如何规避不规则峡谷风带来的安全风险;二是被吊起的节段,是否会因重量过大引发桥梁变形,无法实现跨中顺利合龙。针对专家们提出的疑问,周大庆团队写了多份报告,还专门做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吊起160吨重物后,钢桁梁受力变形的情况,最终说服专家组,纵移悬拼方案顺利通关。

  2016年9月10日,北盘江大桥顺利合龙。18标不但顺利赶上了工期,原创的纵移悬拼工法也获得认可,拿到了11项专利。周大庆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2016年12月29日,由贵州、云南两省合作共建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顺利通车。通车后,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车程由原来的5小时,缩短为1小时。村民马选军期待,便捷的交通带来更多的游客,他要把农家乐的生意做起来。

  除了北盘江大桥这样西部大山里的中国桥,打通一个个偏远断点,让中国经济血脉变得更加畅通的,还有这些跨海大桥、跨江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丹昆特大桥,世界第一长桥,跨越公路、铁路、水路,打开了长三角经济要素流动的新通道。大胜关大桥,全球第一座六线铁路大桥,世界上设计时速最快的铁路大桥。一座座新颖奇特的现代桥梁,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新标志,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新版图。

  世界最长穿沙高速路建成 三万建设者让沙漠变通途

  北盘江大桥承载着两岸群众对大山外面生活的憧憬,也承载着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近二十年来,中国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这些成就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2016年9月25号京新高速临白段主线全线贯通,这条全长930公里的高速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穿越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巴丹吉林沙漠,气候环境、施工环境异常恶劣。那么三万名建设者,是如何在茫茫沙漠中建设起这条高速公路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数百公里内,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信,更没有人烟。2016年9月25号,一条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在这里建成。京新高速全长2582公里,途径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五省区。串联起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临河,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贯通后,构筑成一条祖国北部进入新疆的最快、最便捷大通道。京新高速的主线工程全长930公里的临白段,是世界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横穿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以上。

  24岁的桂武松,是中国中铁京新高速总包部第五项目部的质量安全员,如今他舍不得离开这里,但在一年前,他每天都想逃离这里,工资、工作都可以不要。

  桂武松所在的中铁京新高速第五项目部,负责京新工程施工管段全长42.5公里,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境内的戈壁滩无人区,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标段。方圆百里的管段境内,只生活着三户牧民和少数骆驼。

  中铁京新高速总包部第五项目部 质量安全员桂武松:我就想去城里面,我不想再过这种苦日子,就是鸟都不来这个地方,鸟都不拉屎的地方,荒芜人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