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不会告知的10个秘密:专家不足信 托儿要提防

编辑: 时间:7/31/2015 4:42:32 AM 浏览:1568

 拍场专门安排负责抬价的托儿 与利益集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

拍卖行不会告知的10个秘密:专家不足信 托儿要提防

拍卖行不会告知的10个秘密:专家不足信 托儿要提防

  说起拍卖行,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富丽堂皇、座无虚席的会场。一件件流光溢彩、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轮番上阵,台上拍卖师手握一把小小的拍卖槌,台下无数竞拍者纷纷举牌出价,一派热闹的大场面。于是,拍卖行这个词对老百姓而言往往带着不少神秘感。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艺术品拍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关注。只要是手握一些资金,想要投身艺术品投资及收藏领域的人,往往都会很快接触到拍卖行。另外,拍卖行的业务也在不断地拓宽和完善,包括一些二手车、不动产、土地等委托拍卖及交易,拍卖行在市场中也实可谓是起到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不过,拍卖行业(特别是艺术品拍卖)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行业内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乱象和弊病。相比国外数百年的拍卖业发展历程,国内的拍卖业正处在大小拍卖行林立、拍卖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法律及行规亟待完善的重要时期。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进入市场的新投资者总是会有拍卖行“水很深”的印象,各式各样的规章制度,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的成交价格却不由拍卖行负责其拍品的真伪,着实让人感到举步维艰。

  那么,拍卖行究竟有哪些秘密不会让我们轻易知晓?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艺术品真假难辨

  艺术品拍卖是拍卖行业的“大头”,拍品本身价值较高、成交额巨大是艺术品拍卖的主要特点。然而,正因为涉及了艺术品的买卖,导致艺术市场的各种乱象,不确定性、高风险及赝品泛滥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拍卖行,而将拍卖行这一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平台顶到了风口浪尖。

  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有“汉代玉凳”假拍事件,高达2.2亿元天价的“最贵玉器”很快遭到多方质疑,最终被确定为高仿品。而除此之外,拍场台前幕后的暗中操作和知假拍假、虚假成交等等问题层出不穷,许多看似可靠的成交记录实则都充满了水分。

  更可怕的是,由于艺术品领域许多所谓的专家学者都“昧着良心”说话,甚至于一些艺术品的作者本人、作者亲属作出的鉴定有时都难以让人信服,这使得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真伪问题空前严重。同时,靠着相关法规所涉及的“不保真”条例,拍卖行对于自己经手并拍出的拍品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及风险,这无疑加剧了买家对拍卖行的不信任感。

  ●拍卖行参差不齐

  就是在这样鉴定及诚信缺失、政策及行规不够完善的现状下,迅速活跃的市场滋长了更多的不正之风,不少小拍卖行甚至完全不顾自身及行业的形象,全是一派“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