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金鼠迎春、万物复苏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中华大地。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遂平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负责人、莲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艳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八字箴言,用侠骨柔情书写出大爱无边,用汗水和心血擦亮隔离点的一片蓝天。
萧萧雨歇出征夜
2月5日下午,正在谋划着如何进一步组织开展宣传新冠肺炎科学防护知识、进一步做好辖区防护工作的遂平县莲花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艳平,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整建制抽调王艳平以及她的团队组成隔离点疫情监测队,对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疫区返乡人员进行集中隔离观察,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全天在岗,以专业化的医学观察和人性化的温情服务,为遂平战“疫”助力,并要求她立即去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参加会议。
在县里会议上,领导通报分析了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自打疫情暴发以来就一直关注疫情发展的王艳平,深知“人民利益大于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深刻含意。她当即郑重承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要主动冲锋在前,决不掉链子。”
散会后,王艳平立即回本单位召开动员会,对她的团队进行宣传发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就是一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白衣战士团队,党和人民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动情地说。团队的7个人被她激昂鼓劲的话语深深打动,一个个信心坚定。
来到隔离点,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按照相关程序和规定,她迅速对人员进行了分工,逐人明确岗位和责任。然后,一个乡镇一个乡镇的联系,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联系一个派出专车去接过来一个,逐人进行登记,发房卡,测量体温,交代入住后隔离注意事项等等。同时,还要回答领导不停的过问,乡镇负责人不停的联系……。用王艳平的话来说,电话要打爆。用她同事的话来说,紧张得像打仗,忙的象陀螺,走起路来像旋风。
直到晚上10点多,当所有隔离人员全部有序入住,安排停当,王艳平才回家。当她简单地吃点饭,准备出发时,看到为她整理行装的丈夫和乖巧的女儿,王艳平的心里一下子充满了酸楚。
丈夫略显深沉地说:“去吧,我没有壮行的酒,没有豪言壮语,愿你早唱凯歌还。”女儿只有四个字:“妈妈保重!”
带着亲人的殷殷嘱托,带着一名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带着一名中共党员的大无畏精神,王艳平出发了,这一走,就是25天。
严、勤、实、细抓监测
隔离点既是这次“战疫”的前哨,也是领导决策部署的数据提供源,更是牵扯着隔离人员及其家人的希望。然而,对于王艳平来说,隔离点的工作又是一项全新的内容,无前车之鉴。为将这项繁琐、复杂的工作做好,不负领导和人民的重托,王艳平根据长期从事医护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严、勤、实、细四字工作法。
严。从每张表格的各项要素的填写,到每人每天的监测操作,再到隔离人员的用药、饮食,再到各项数据的汇总、上报……,王艳平均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规范操作,没有半点妥协的余地。从隔离点进入工作到如今,王艳平主持填写的各类报表、各项数据均无差错。用同事的话来说:“王主任对工作的要求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不过也好,彰显出了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作风。”领导这样评价:“她们提供的报表,可以放心使用。”
勤。用王艳平的话来说就是腿勤:除了每天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测量外,对隔离人员的呼唤要及时赶到,平时要多走动,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嘴勤:要对隔离人员交待清楚,多问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适等,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吃的好吗?睡得好吗,有没有发热、咳嗽?有什么需要?为了咱们的身体健康想开点别着急。”这些,已成为王艳平的日常用语。脑勤:要经常想着哪些做了,做的符合不符合规定和要求,要考虑到隔离人员的生活、生理需求,哪些还没做,应该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也就是说事无巨细必躬亲。
实。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比如,监测程序是否出现纰漏。有个房间的电视机出了故障,虽然找人修了,修好没有,隔离人员满意不满意?哪个隔离人员提出了什么要求?应该如何解决等等。各项表格数据做实。所有入住的隔离人员,每人的表格达10多页,加上各类报表,共有几十项,每天都要填写、汇总、上报,如果哪个数据不实,就会造成工作失误,甚至影响到总体报表的真实性,影响到领导决策。同时,一些隔离人员出于个人原因,在某些数据上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认真,也会影响到报表的质量。为此,王艳平每天都要在其他同志休息后,对所有表格进行核实,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至准确无误。
细。王艳平经常这样交待同事们:我们是医护人员,对待疫情监测,就要用绣花精神,观察要细致,办事要细心,说话要细声。正是这三个“细”,成就了隔离人员对她们的评价:遂平隔离区的医护人员,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白衣天使。
这个四字工作法,王艳平是怎样做的呢?她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是隔离点工作的第一天,王艳平带了换洗衣服,来到所谓的办公室里,开始进行报表的汇总。当时还没有配置电脑和打印机,一下子又回到了原始状态,所有的只能手写,数据汇总还得在演草纸上进行。等回房间的时候已经凌晨2点多了,没有精力洗漱就躺下了,由于天气冷,又不能开空调,冻得她直到凌晨五点才觉得暖和了,几乎一夜没睡,睡不着就把全天的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想,一个人一个人的细分,就想着该怎么把这事儿给捋顺了。后来有电脑和打印机了,等到把白天的工作忙完,医生护士都休息了,她还要把各类人群分类做成各种表格、台账,便于领导查阅和备案,根本顾不上正儿巴经地吃顿饭、悠闲地喝杯水。自打入住隔离点,王艳平从未在凌晨一点前休息过。
大爱真情化彩虹
遂平抗疫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前后有100多人入住隔离,最集中时有50多名隔离人员,有的是高龄老人,有的还是小孩,有的处于更年期,有的是慢性病患者。王艳平率领医护人员以专业的医学知识、贴心的生活服务,为隔离人员带来了温暖。
每天,王艳平都要带领医护人员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白天,她们认真开展好集中观察和疫情监测工作,跟县指挥部请示汇报,与各乡镇沟通联系,夜晚,就在临时办公室里填写、上报各类报表。
给隔离人员送完餐后,王艳平和同事们才有时间吃一口饭。夜深人静时,她们还在值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他们的事务是繁忙又琐碎。由于隔离人员的特殊性,除了每天的集中观察和疫情监测工作之外,他们还是身穿白大褂的“服务员”,登记信息、交代注意事项、准备日常生活用品。开关失灵了、电视出故障了、马桶堵了、被子换洗等等这些琐碎小事,都是她们去做。有的隔离人员年纪大,有基础病,离开家不适应,有的是几岁的孩子不能自理,她每晚定期巡房,跟老人和孩子沟通交流,只为保障每一个隔离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隔离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酒店环境封闭,很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王艳平为大家建立了微信群,及时了解每一个患者心理状况,解疑答惑,舒缓压力。这时候,她又是“贴心大姐”、“心理咨询师”。
有这样一对姐弟,他们的父亲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病例,母亲是疑似病例,8岁的弟弟从来没有和家人分开生活过,于是王艳平就担负起了全职照料。王艳平每天都给孩子打电话、发视频,安慰他,给他讲数学题,给他送牛奶面包,交代一切注意事项,尤其是到了晚上,为了怕孩子害怕,专门将电视调到动画片频道。突然一天晚上,孩子打电话哭着说:阿姨,我把不吃的饭菜都倒马桶里堵着了。王艳平一听心里就着急,立即和护士翟建宇一起,赶到房间直接下手把马桶里的饭菜、大便都捞了出来,然后把马桶擦洗干净。孩子笑了,还拍了照片发给妈妈。孩子的妈妈说:“有这样的好人,俺放心。”孩子隔离期满走的那天,抱着王艳平说:“我真想叫你一声妈妈。”
2月27日夜,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对隔离入住的赵海一家五口却意义非常,他一家人都在这里隔离观察,父母都是80多岁高龄。这天晚上,赵海母亲突发胃疼,王艳平立即联系县医院的医生给她诊断,开了药方,但买药却成了问题,因为是在晚上并且还下着大雨。为了不耽搁病人吃药,王艳平几次深夜往返隔离点与医院,一趟、两趟、三趟……。赵海的母亲说:“俺亲闺女也没有这个好性情。”
最让同事和隔离人员佩服的,是王艳平的好脾气。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入住人员量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且对政策和规定不理解,个别人叫怎么样偏不怎么样,不按要求排队,并且还说难听话,气得年轻人直想哭。王艳平用最平和的语气和最通俗的语言,一遍遍地解释,对个别情绪高的人员,提出合理且严肃的批评。俗话说,话是开心斧,功到自然成。许多人由不理解转而理解并支持。一位从疫区回乡的刑满释放人员隔离结束后,向王艳平深深地鞠了一躬,真诚地说:“我对我先前的无理行为和不当言辞向你道歉。”
就这样,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疗战线干部,在疫情考验面前,践行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亲人般的善良和力量,为隔离人员送去温暖和信心,将大爱化作雨后彩虹,用心血和汗水擦亮了隔离点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