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警方多部门联动 助失散35年战友再相会

编辑:张萌 时间:3/30/2017 9:53:36 AM 浏览:1823

”有生之年能再与大哥、大嫂见面,这辈子够了。“3月22日,遂平县公安局,来自陕西西安的张崇海夫妇,握着遂平女民警杨会的手说。遂平警方多部门联动,成功帮一对失联35年的战友重聚,当天两家为遂平公安局送上锦旗致谢。

西安寄来的寻人求助信

今年2月19日,遂平公安局警令部主任杨会接到一普通信件。邮戳显示,这封信是2月9日从西安投递出去的,收信人没有写详细的姓名,只说“办公室负责人”收。

杨会有点奇怪,打开信件,发现这是一封求助信。写信人是西安老兵张崇海,想请遂平警方帮忙寻找失散35年的救命恩人、老战友段德富。

在信中,“奔80的人”张崇海介绍了自己与段德富相识相交的几件事。或许是担心民警有顾虑,老人还在电话里留下了自己和妻子的电话号码,让民警可以先将自己的信息告诉段德富,让段德富决定是否跟自己联系。

“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花哨的讲述,但是通过老人讲述的几个事件,老一辈军人甘于奉献,相亲相爱的情怀让人感动。”杨会说,老人能想到给公安机关写信求助,这是对公安机关的一份信任,也是一种鞭策,“一定要想方设法帮老人达成这个心愿”。

老人得知消息哽咽了

杨会通过信件中预留的电话,与张崇海取得联系,进一步确认寻人的真实性和目的性。确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后,她向遂平县公安局局长刘雪岭做了汇报,随后迅速投入帮老人寻亲的工作中。

通过查找,发现当地名叫“段德富”的人有10余名。结合年龄,张崇海提供的段德富亲属信息,并多次与张崇海核对后,杨会最终确定,张崇海要寻找的是当地莲花湖街道办事处的段德富。

可惜的是,虽然查到了人,但没有联系方式。杨会做了大量工作,很快获得了段德富家属的联系方式,并通过他们与段德富本人取得联系,确认张崇海确实是他的老战友。

“老人当时很惊讶,第一句话就是‘真的吗’?”杨会说,2月23日,她第一时间与张崇海取得联系,并告知人已找到的消息,“老人很激动,从电话里能听出老老人哽咽的声音”。

战斗岁月中孕育深厚情谊

2月23日,两位失散35年的战友就取得了联系。由于当时张崇海事前去国外旅游的手续、机票等已经办好,且他和老伴年事已高,需要子女陪伴,就商定趁清明节到驻马店与段德富见面。

“旅游一回来,我和老伴都坐不住了,就想尽快赶过来跟大哥、大嫂碰面。”张崇海的老伴郑素侠说。

3月21日,张崇海老两口乘坐高铁到达驻马店西站。“还没有出站,我就认出来他们了。”段德富说,当天他和老伴李元珍在儿子的陪伴下,早早到车站等候,一见面,两个老战友就紧紧拥抱在一起。

“很激动!”这是失散35年的一对战友和两个家庭共同的心声。

据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位老人都在新疆服役,同是通信兵。段德富由于入伍时间较早,提干早,是电源技师,张崇海是电话员。多年的战斗岁月,让两位老人和两个家庭形成深厚的友谊。有两件事至今说起来,张崇海依然满怀感激。

1966年,两位老人在执行架线任务中,张崇海站在梯子上作业不慎触电,多亏段德富眼疾手快,一脚踹倒梯子,救下了张崇海。“要不是段哥反应快,就没有我们家老张在了。可以说段哥给了我们家老张第二次生命。”郑素侠说。

1970年11月,郑素侠去部队探望张崇海,恰逢当时战备紧张,又大雪封山,两人无法及时相见。段德富夫妇就帮张崇海承担起照顾郑素侠的任务。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身处异地他乡、孤身一人的郑素侠倍感微暖和感动。

寻人期间险遭骗局

1982年、1984年,段德富、张崇海先后转业。当时他们的连队以陕西人居多,加上段德富生性恬淡,从此失去了联系。

“年轻时不觉得,现在年岁大了,怀旧之心更重,感恩之心更浓。”张崇海说,他和老伴很喜欢看的一档电视节目是“今世缘 等着我”。越看这节目,他们越想找到救人恩人、老战友段德富。

张崇海给电视台打电话、在报纸上登寻人广告、求助河南籍战友等,都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有一次还差点受骗,“当时有个人给我们打电话说,他认识段德富。然后说自己电话费没有了,让我们给他充电话费,再告诉我们。”郑素侠讲起寻人的过程有时候有点哭笑不得。

2007年,张崇海听说信阳固始有段德富的消息,还曾专门去过那里,但也是失望而归。

经过不断的努力,张崇海最终将寻人的目标定在驻马店遂平,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遂平县公安局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次真的成功了。

“段哥对我们家老张有救命之恩,更是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找不到他们,我们决不罢休。”郑素侠说,多亏遂平公安机关不辞辛苦,帮他们完成了这个心愿,“现在我们都是奔80的人了,有生之年能再与大哥、大嫂见面,这辈子够了。”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雷刚 萌友 李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