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中
●晚报记者 李 杨 实习生 国书玲 文/图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遂平县李景中的家,一走进二楼走廊,就看到了他用小型毛主席像章拼的“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毛泽东像章展”几个字。“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举办了毛主席像章展,来纪念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峥嵘岁月。”李景中说。
伴随一生的“红色”情缘
在李景中的家中,柜台上、墙壁上到处都是毛主席像章,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让人目不暇接。60多岁的李景中谈起自己的这些“宝贝”滔滔不绝,言辞间透露出收藏毛主席像章的苦和乐。“这些闪闪发亮的像章宛若一部光辉灿烂的红色史诗,尽显伟人风采。这一枚枚像章,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牵动着人们去思考——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李景中告诉记者。
李景中,1948年出生于遂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曾任遂平县县长助理。李景中告诉记者,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家家墙上都贴有伟人画像,“毛主席万岁”的标语随处可见,玩伴们经常一起高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自幼耳濡目染,李景中一直对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感情。
1968年,年满20岁的李景中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当上了下乡知青。他说,那时下乡劳动改造,每个人都要佩戴毛主席像章。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怀着对伟人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他开始与毛主席像章等这些红色纪念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在这一年,李景中开始把自己遇到的每一枚毛主席像章都珍藏起来。“当时‘文革’已经结束了,但是历史的记忆依然藏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李景中说,“小小的像章记录的是中华儿女奋斗的历史,是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留下的脚印和记忆,是值得珍藏的。”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在李景中收藏的近5000枚毛主席像章里,记者看到了不同形状的像章,不仅有比较常见的圆形,而且有方形、星型、梯形等。胸章的质地更是多种多样,有金、银、铜、铝、塑料、陶瓷、搪瓷、汉白玉、玻璃等。“收藏是门大学问,不仅要学会判断收藏品的价值,而且要学会鉴定收藏品的真假。我在最初收藏像章的时候,有时会遇见仿造的像章,还会买到虚假材质的像章……”李景中说,随着他不断地到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奔走,他对毛主席像章的情感无以言表,他只知道一点就是他的收藏不会停歇,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李景中每个星期都要出外逛古玩市场,他一年要出去几十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每次看到心仪的像章定会买回来收藏。
李景中告诉记者,今年六月,他得知西平县一位曾经在上海工作的退休老干部有一枚上世纪50年代的毛主席像章,为了得到这枚像章李景中连夜赶到西平,经过多方奔走和多次协商最终以600元的价格买到了这枚金像章。“我当时很激动,每隔几天都会拿出来看看摸摸,觉得很满足。”李景中指着这枚心爱的像章说,根据像章后面的落款“50年代上海金银饰品店出品”,他还特意跑到上海当地求证,当地的一位收藏家见到这枚像章后立刻开价8000元向他购买,但李景中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这枚毛主席像章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缅怀伟人 纪念峥嵘岁月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像章,李景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对像章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其中成套的像章有“毛主席在安源”系列、“农业学大寨”系列、“毛主席语录”系列、“忠”字系列、“毛主席诗词”系列、“全英文外贸”系列等。
“他经常熬夜整理这些像章,有时甚至忘记吃饭,他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拼成了‘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这几个字。”李景中的妻子张金花指着像章拼成的图案说,她现在越来越理解李景中对这些像章的感情了,她支持老伴。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稳定的生活。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我愿意把我收藏多年的宝贝——毛主席像章与大家分享。收藏毛主席像章就是收藏一个时代,缅怀一代伟人,我们要永远铭记党的恩情。”李景中饱含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