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两只鸟论”的四个关键词

编辑:李慧勤 时间:8/21/2015 9:41:33 AM 浏览:2042

    当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要求“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向纵深推进。此时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对于打好这场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两只鸟论”的四个关键词》,结合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当前一些热点问题,对此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习近平“两只鸟论”的四个关键词

■新华网记者霍小光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两只鸟论”语义通俗,内涵却十分深邃。当前,在发展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 “两只鸟论”为我们找到发展新动力提供了重要遵循。其中至少包含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改革】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也是在那个场合,有代表谈到,广东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大的风险就是能否过好改革和转型两道关。总书记当时插话指出,爬坡迈坎、敢于改革,广东是有传统的。党的十八大后,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选择广东,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回顾30多年历程,进一步宣示把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决心。希望广东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最强有力的引擎。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过程中,体制机制改革尤为重要。

  今年7月19日,习近平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整个经济领域改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二:创新】

  习近平最初提到“两只鸟论”时已明确指出,“凤凰涅槃脱胎换骨靠什么,应该是靠自主创新,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谈创新。今年初到陕西考察,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他对科研人员说,转方式调结构,首先是创新驱动。我们的科技创新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当年我们依靠自力更生取得巨大成就。现在国力增强了,我们仍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在另一个重要场合,习近平说他看到一份材料,讲的是“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习近平说:“我就在想,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

  由此可见,创新驱动发展在实践“两只鸟论”中的重要意义。试想,如果不能“腾笼换鸟”,不能“凤凰涅槃”,还是傻大笨粗、瓜菜代,我们靠什么去应对这场竞争?

  【关键词三:舍得】

  所谓腾笼换鸟,正是对“舍”与“得”的辩证把握。“老鸟”不走,“新鸟”不来;“新鸟”进笼,“老鸟”去哪?

  2013年4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型产业发展。

  2013年7月,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座谈时强调,“要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处理好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投资拉动,而必须抓住经济“减挡期”加速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也是“腾笼换鸟”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四:统筹】

  “统筹”,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浙江工作时,他提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并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大局,把“鸟笼子”放在全球视野中去观察,寻求更为广阔的“腾挪空间”。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他强调,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

  加强产能合作,已成为习近平在外交场合谈的最多的话题之一。 2015年3月,在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会谈时指出,中方鼓励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印尼建设,愿同印尼方扩大双向投资规模,加强产能合作;在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时指出,中哈都处在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产能合作将给两国加深利益融合带来新机遇;在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会谈时强调,中乌双方要推进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今年4月,习近平赴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愿同亚非国家开展产能合作,支持非洲国家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网络,推动亚非工业化进程。

  5月,在明斯克出席中白地方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时习近平说,中方愿同白俄罗斯加强产能合作,分享在铁路、电力、通信、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高效产能,也欢迎白俄罗斯企业扩大对华投资。

  7月,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他指出,各方要发掘各自优势和潜力,开展创新合作和产能合作,加强金砖国家竞争力;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时又强调,要推动在成员国建立合作园区,开展联合生产,不断深化产能合作……

  有分析指出,通过经济外交带动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企业和行业走出去,扩大在国际上的市场空间,对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注重将外国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引进来”,这对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两只鸟论”为中国爬坡过坎提供新动力

  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来阐明“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意义和方向路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经济思想。借用习总书记自己的话,可将之称为“两只鸟论”。

  “两只鸟论”的思想发端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却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局意义。当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和筹划“十三五”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此时深入学习领会“两只鸟论”,对于我们找到发展新动力有着重要意义。

近平曾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和方向路径。今天“讲习所”推出《习近平“两只鸟论”为中国爬坡过坎提供新动力》,系统梳理“两只鸟论”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中蕴含的推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动力因素。

  “两只鸟论”的思想发端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却从一开始就具有全局意义。当前,正值“十二五”收官和筹划“十三五”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此时深入学习领会“两只鸟论”,对于我们找到发展新动力有着重要意义。

  “两只鸟论”从何而来?

  习近平到浙江工作时,正值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从公开文献可以看到,无论是在省委全会上作报告、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还是2004年2月参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发言,“调结构、转方式”,始终是习近平施政浙江的一项重要内容。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习近平曾说: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

  ——所谓“凤凰涅槃”,习近平曾用“三只猎犬”的故事进行生动解释。他说,非洲猎犬个头小,但是群体狩猎,面对比它大很多的斑马,三只猎犬精确分工,一只咬后腿,一只咬前腿,一只咬脖子,干掉一只斑马。猎犬式分工使得浙江众多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但另一方面,企业想要多赚钱,却做不到“物美而价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差不多质量的皮鞋,没有品牌就只卖二三十元钱,如果是国内驰名商标则可卖到几百、上千元,如果是国际名牌甚至可以卖到上万元。价格上升的空间是非常大的,这就是凤凰涅槃脱胎换骨。

  ——所谓“腾笼换鸟”,习近平指出,就是要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全国的区域合作和交流,为浙江的产业高度化腾出发展空间;并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引进优质的外资和内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弥补产业链的短项,对接国际市场,从而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

  “两只鸟论”具有全局视野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两只鸟论”虽是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由于习近平十分注重“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因此“两只鸟论”从一开始就超越一时一地而具有全局意义。

  2004年5月11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结束时讲话指出,一方面,要从长远来谋划,尽力为我省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腾出空间,另一方面,要从全局来谋划,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腾出空间。

  从中不难看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际上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一盘大棋。

  说“两只鸟论”具有全局意义还在于,任何思想理论都要以它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为依据。我们通过习近平的两篇讲话可以发现,起飞于浙江的这“两只鸟”,如果放在全国版图上,它们正经历着相同的“气候”。

  一篇是2006年1月,习近平在浙江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参加绍兴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他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财富驱动。习近平对浙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大致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

  另一篇则是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他指出,“我国经济规模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一省与一国的发展不能简单类比,但从“认识论”规律而言,相同或相近的实践基础,使从实践中得来的思想理论具有互通性。

  “两只鸟论”蕴含新动力

  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75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坎。过去了,我们就能更加顺利地实现现代化,进入高收入国家、发达国家行列;过不了,则将陷入长期徘徊。

  去年11月,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说,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有评论指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既切合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之需,也是对改革本义的间接阐释。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它对于促进经济巨轮的行稳致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时,他又一次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他说,腾笼不是空笼,要先立后破,还要研究“新鸟”进笼“老鸟”去哪?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一针见血指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组合并没有根本改变。他用“加减乘除”四字诀形象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破题。他说,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这个问题不解决,老工业基地难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

  前不久,总书记到吉林考察调研,再次以“两只鸟论”为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方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九五”时期就已经提出。而后,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从“九五”时期到“十二五”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始终是改革发展中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正如十年前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所写的那样:“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运行中一系列难题的关键‘节点’,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新华网记者霍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