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天山来,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县长为何在南阳绽放青春风采

编辑:广视在线 时间:12/15/2015 12:18:14 PM 浏览:4309

       在广博雄浑、朴茂高古的中原腹地,有一方神奇的热土。楚风汉韵、翰墨飘香的文化底蕴积淀出她耀古辉今的灵光。家家琢玑、美玉生辉的玉雕产业铸就她壮丽的梦想和锦绣篇章。这就是有着“中华玉都”美誉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

        如今,有一位民族文化的使者,担囊负笈,跋涉万里,在这里抒写家国情怀。从天山到伏牛山,从茫茫戈壁到南阳盆地,从胡杨、驼铃、哈密瓜绘就的故乡热土到以玉雕、地毯、金鱼、玉兰著称的镇平县。

        巍巍伏牛山


1

2

3

4

5

        他是文化交融传播的使者,维护一方社会稳定的强者,是在镇平经商维吾尔族同胞的亲人,是在镇平维吾尔族孩子受教的师者。他就是镇平县维吾尔族副县长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

        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新疆哈密人,1998毕业于南京河海大学水利专业,同年,因双语教学的需求被分配到哈密地区一中任教;2006任哈密地区一中团委书记,德育处副主任;2008年获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资格。

        2010年挂任哈密市沁城乡党委副书记;2010年任中共哈密地委党校校委委员;2011年挂任地区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14年挂任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5年4月至今           挂任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艾力卡木江·阿不列孜对“平”字有缘,从遂平到镇平,目的是保一方平安。他迈着年轻,但坚实的步伐,一步步走来,走进玉都镇平,走进群众的心里。 因为爱民亲民,被维吾尔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艾县长。

         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如何能成长为县长?又为什么乐意在玉乡镇平挥洒青春?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他又如何适从?笔者带着一万个疑问与好奇,直奔镇平县人民政府。

        在未去前,笔者还做了些功课,了解到他是南京河海大学水利专业的高材生,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曾在哈密地区一中任教。获得过自治区“优秀团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辅导员”和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哈密日报》、《新疆教育报》、《新疆日报》、《中国教育杂志》等报刊上发表60余篇论文。由于研究颇丰,理论扎实,还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的“双语专家”。

        笔者还了解到他2014年曾在驻马店市遂平县任副县长。因他常扑在基层,贴近老百姓,现场解决问题,诚实守信,温馨随和,很受群众的欢迎,被当地老白姓习惯称之为“艾县长”。

朴实的作风,善良厚道的人品,潜意识中,就像丝丝春风一般,浸润在百姓心间。

        中华玉都镇平,是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集散地。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玉商到此经商务工,为梦想而打拼。

        热闹的玉石交易市场

6

7

7-1

8

 

 

 

        国际玉城,天下玉源,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等市场,定位不同,各具风格,容纳了不同特色的玉商。天下玉源,成为维吾尔族同胞经营玉石的主要市场。

        国际玉城


9 10 11 12 13

       天下玉源


14

15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


16

17

18

        据不完全统计,在石佛寺镇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的维吾尔族同胞约有1500余人。月均流动约有2000人左右,和田占70%,喀什占10%,阿克苏占10%,新疆其它地区占10%。他们以经营玉器为主,也涉猎餐饮、百货、交通运输、维修等服务行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维吾尔族同胞的居住环境,镇平县正在石佛寺镇建设维吾尔族公共租赁房项目。

        大量的维吾尔族经商务工人士齐聚在这样一个地方,给当地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巨大问题。2015年,艾力卡木江根据组织安排,圆满完成2014年在遂平的挂职任务之后,因工作需要,又来到了全国知名的中华玉都担任镇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搭建民族交流的平台是他的使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他的责任。

        艾县长初到镇平,就围绕着社会大局的稳定工作,对维吾尔族人聚居比较集中的石佛寺镇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并身体力行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溯源问脉,固本图新


        为了加强哈密和镇平的友好往来和多方面的合作,他积极联系和协调,7月20日,镇平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组团参加哈密瓜节,两地建立起了友好合作关系。

        10月15日,他邀请哈密工商联组织企业家到镇平,考察交流学习,洽淡合作,加强两地工商联之间的关系。

19

        12月又邀请哈密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来镇平考察并宣讲,两地本着“友好、互利、和谐、发展”的原则,多次组织交流学习活动,为两地间的友谊进一步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一个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他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当地老百姓和干部对维吾尔族同胞的观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锻炼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他常为左邻右舍之间的小矛盾奔波。既解决维吾尔族同胞之间的矛盾,也解决两个民族间的矛盾。经常宣传宗教政策,法制理念,让各个民族由陌生逐渐熟悉,拥有一家人的感觉。让大家合法经营,安心经商,为当地社会稳定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0

        在镇平工作期间,他认为,要想加强两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信任,就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活动为纽带,来联络、来沟通、来互融。

        为了丰富维吾尔族同胞及当地人民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于11月18日在石佛寺镇举办了大型文艺演出。

21

22

        演出融文化娱乐与教育为一体,点燃了大众参与的热情,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肯定,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维吾尔族同胞,有很多都握着艾县长的手久久不放下来,激动地说:“找到了乡音,以后会积极参加。” 这种扎根基层的文艺演出,以现代文化来引领,使不同民族的群众都踊跃参加,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的互动,推动了民族团结。

        他积极配合县委,县政法委等部门,做好新疆和田、喀什、阿克苏、哈密等地区的宣讲团到石佛寺镇开展宣讲活动,进行法制、教育、民宗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他们更全面准确掌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强法制意识和教育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为了推动各民族玉商之间的交流,改变以往手势交流的弊端,他为维吾尔族玉商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号召学好普通话。积极配合河南省民委组织开展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活动,鼓励维吾尔族同胞积极参加。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度过。在石佛寺镇,维吾尔族孩子是他最关心的对象,他经常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他们生活的冷暖,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引导学生与家长,融入当地,奉献当地。在适当时机,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今年,哈密市选派了一批高素质的维汉双语老师,来到玉乡服务当地的教育事业。为了能够让老师们尽快地适应这里的环境,他经常与老师们谈心,走进支教老师的住处,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一边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一边鞭策他们务必要为孩子们的教育做出个人最大的努力。

23

        为了能够让在石佛寺经商务工的维吾尔族同胞接触到更加先进的现代文化,他积极奔走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组织新疆籍学生座谈,希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石佛寺这片土地,为家乡人做点贡献。号召大家学深学精学广,鼓励他们将来贡献家乡,奉献当地,充当两地友好交往的使者。

24

         在镇平,维吾尔族同胞因为生意的关系,流动性很强。但是,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却达到了100%。这与一年来,他率领所有新疆挂职干部,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为了不落下一个学生,他们挨家走访,了解情况,细心引导,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25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艾县长服务基层,奉献基层,在玉乡也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浮云游子意,明月相思情


         常言道,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一名默默付出的女人。

        艾力卡木江的妻子在哈密市高级中学任汉语老师,教学任务重。再加上管教上小学的大女儿,又照顾需要哺乳的小女儿,她的工作和家庭负担实在是太重了。然而她从来没有一丝怨言,常鼓励丈夫在外地要安心工作,不要辜负组织的重托和家乡父老乡亲期望。妻子在默默付出,令人敬佩。

        他的岳父岳母,也时常照看两个小孩,对此,他总念念不忘,愧疚不常在双方二老面前,多尽孝心。

        笔者问他,一个人在异乡,想家不?他没有直接回答,沉默了一两秒钟,反问道:“你若有孩子,妻子,父母,又不在身边,会想不?”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他问得很淡然,笔者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他对其妻子,孩子及双方二老的亏欠之意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有一首歌唱得真切:“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当我离开他的时候 ,好象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 当我和她分别后 ,好象那冬不拉闲挂在墙上……”

        每当夜晚,清风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这一轮明月,映照着他脚下的这一方热土,也映照着千里之外大漠中的家。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缝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是亲人们眷恋的目光……唯有在这风清露白的夜晚,和远在故土的家人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我想一轮圆月,能寄托他的浓浓思乡情。

        两年的挂职经历,不知不觉,厚重的中原文化已经在艾县长的心中扎根绽放。无论是在遂平还是在镇平,闲暇时间,总会看到他手中拿着诗词、史学著作。

        中国古文学于他,是一个亘古的梦,梦见自己回到唐宋时代,用一首诗换一壶酒,一阙词换一座城;梦见古道扬尘,长亭折柳;梦见策马关山,泛舟江湖;更梦见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在文学里,他徜徉在被时光封存的过往,做了大唐的文人,宋代的骚客,做了穿行在如流岁月中的过客。

        对于文学的热爱,他已经不再仅仅限于他自己。他常要求女儿背诵古诗,现在,女儿乐孜娜不仅能背200多首古诗,在与爸爸交流时,还会偶尔用古诗词来进行表达。女儿还常练习书法,在家乡的小朋友圈子里,俨然已经是一个小明星。

        与他聊天,他的普通话非常标准,言语逻辑严密,沟通起来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亲切又随和。笔者问道:“我以后见你用镇平话交流能行吗?”“可中!”,他很地道地回答道。

      后记


        一个少数民族干部,来到内地得面对重重困难,可艾县长从没有喊过一声“辛苦”。

        不论身居何地,一直往前冲,帮老白姓解决各种问题。在基层工作锤炼了自己,净化了身心,掌握了很多好的工作方式与方法。

        他深有体会地说:“挂职工作虽然有点辛苦,但是比起我在这里学习和体验到的基层工作实践,所掌握的组织、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来说,都不值一提!河南两年的挂职经历,对我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积累的宝贵经验受益无穷。”

        聊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多小时。走出政府大门,在大街上,回味着刚刚与艾县长交流的过程,感觉就像拉家常一般,说话随和,平易近人。

        在镇平县老电影院斜对面的一家餐厅里吃中午饭(维吾尔族同胞开的)。叫了两份新疆拌面和几串羊肉串。他把好几串肉都往笔者碗里送,关切地说:“趁热好吃”。

       干群间的良好互动,让笔者在这寒冷的冬天,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

        饭毕,艾县长抱歉地说:“今天没吃到什么”。 “君子之交淡如水”笔者脱口而出。

        没想到他来了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

        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这一刻,他不是一位挂职的县长,而是一位故人。

        一位玉都的故人,一位玉都人民的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