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即将来临,年轻人对此有何期待?近日,中国青年报社“青年调查”联合问卷网对1969名18岁至35岁的青年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8.1%的受访青年消费时看重性价比,58.3%的受访青年会考虑实用性和必要性,61.1%的受访者青年认为年轻人应为兴趣和自我提升消费。专家分析认为,当下年轻人消费更加理性,增加知识和健康方面消费应成为年轻人消费趋势。
年轻人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性价比,消费更趋成熟、理性,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的“高质量消费”在青年群体中的一个突出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消费增长迅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58.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6.6万亿元。当消费满足了人们对数量的需求,向消费质量转型,进而完成消费结构性升级,逐步形成高质量消费格局,就成为社会消费发展的必然方向。
年轻人不再“买买买”,整个社会消费中,非生活必需品快速增长,都说明消费诉求正日渐多元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消费品质,注重购物体验。如果说,网购带来的“剁手”购买只是消费的较低阶段,那么,理性消费和对购物体验的看中,则意味着消费的从量到质的升级。
良好的购物体验最核心的指标,一是好,二是快。所谓好,就是价低质不低,产品质量有保证,让消费产生真切的获得感。网购商品有价格优势,但如果质量打折扣,这个优势就会迅速消失,甚至成为劣势。当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注重品质和消费体验时,消费供应链就需要升级。
鉴于此,构建科学高效的品质管控机制,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和品质关,构建一套成熟的基础服务和特色售后服务体系,以有效解决不同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诉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以看到,一些电商平台正在努力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购物的需求。比如,京东今年成立客户卓越体验部,强化服务IP“放心购”,涵盖“送装一体”“闪电退款”等基础服务以及“上门换新”“发货延时补贴”等特色售后服务,不断升级用户体验。
而所谓快,就是要让消费者获得即时满足。尤其是在“双11”这样的网购高峰,快递大概率会发生拥堵现象。这个时候,有没有基础设施的优势,有没有一个独立的、高质量的物流平台,就显得至关重要。能不能为不同消费需求、消费场景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优质的高品质服务,正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点。
年轻人不再盲目买买买,“双11”消费变得更加成熟、理性,这就要求,从生产到销售,从商家到消费者,从粗放型搬运到对每个产品“精耕细作”,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优化运营模式,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换句话说,网购供应链只有实现优化升级,才能适应理性消费和高质量消费的需要。
张知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
链接——
“双11”前,反诈民警提示——
警惕新型冒充网商客服诈骗手法
“您好,我是××商城的售后客服,您前些日子在我店购买过一款家用投影仪,对吗?”近日,郑州一名90后小伙子接到这样一通电话,电话中,“网商客服”称由于新来的员工操作失误,这名90后小伙子已被设置为该商城的至尊VIP,享有该商城内所有商品7~9折优惠。至尊VIP会员需每个月缴纳500元会员费,一年共6000元,无论是否购物,会员费都需要缴纳。扣款由银联中心直接扣款,扣款时间为当天9~24时,若不取消,随时会扣款。最终,在“网商客服”的诱导下,90后小伙子说出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把名下存款和借贷全部转入“网商客服”指定的银行账户中,造成了8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11月6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反诈中心已接到10余起类似报警电话,报警内容基本都是称被冒充网商客服的人员实施了诈骗。
在诈骗过程中,冒充客服的骗子声称商城非常重视,并开通了VIP贵宾专线,进行取消登记发送委托文件,由银行帮助办理,电话可以直接转接至银行。此外,骗子会强调办理过程中需要获得唯一取消凭证“回执单”,称在办理过程中一旦发生扣款,可以凭回执单退款。然后,骗子会要求受害人将所有存款转账至某行长或副行长的安全账户。其间,骗子会要求受害人向贷款平台进行借贷,并将借贷所得款项全部转账。经调查了解,民警发现,这是一种冒充网商客服的新型诈骗手法。在此类诈骗案件中,骗子主要是提前获取了用户详细的购物信息,能够正确说出受害人购买商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以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据介绍,此类诈骗手段会迅速集中受害人的注意力,诱发其强烈的情绪波动,使其思维水平降低,进而失去自控力和判断力,一步步落入圈套。
“很快就要到‘双11’了,希望广大群众能提高警惕。”郑州市反诈中心民警相冰说,“如果群众接到了电话,对方自称是网商客服误操作把他设置为VIP至尊客户的,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先把电话挂断,并拨打警方的防骗热线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告知您电话是否是真正的客服给您打来的。”
同时,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广大群众要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不要随意向不明身份的人通过电话、即时通信设备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如遇以上情况,建议先挂掉电话,直接拨打正确的购物网站的客服热线进行查询举证。网上购物时应选择信任度高的电商网站,不要随意注册不知名的购物网站。同时,在其他设备登录购物网站,离开时记得退出并清除相关信息。
本报郑州11月6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郝梦珂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