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长寿之乡——夏邑

编辑:关玲 时间:6/21/2019 10:03:36 AM 浏览:21732

  节目导视:夏邑,地处中原腹地、虽没有高山大川,却植被富饶景色如画,独特的孔祖文化和水资源蕴藏着很多长寿奥秘。

  (靳巧云:我103岁了;程月兰:我170岁了,再活三年就200岁了;刘百明女儿刘玉兰:我父亲100零10岁)

  夏邑,2008年10月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全县121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居多。

  (县长寿办主任孙作军:目前,夏邑县的百岁老人176位,80岁以上的老人目前大约是3万左右,9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是3000位左右。)那么,这里的众多老人为什么长寿呢?

  夏邑,是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祖籍所在地,有着深厚的孔祖儒学文化积淀。孔子提倡“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孔祖的这种仁德思想在夏邑影响深远,世代传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夏邑人从少至老都重视孝道,也正是这种宽仁厚德之风和特有的地理条件才造成这里的长寿老人居多,那么长寿老人有哪些生活习性和爱好呢,请跟随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去探个究竟。
  驱车驶出县城,我们来到了曹集乡曹东村靳巧云老人的家中。她虽年过百岁,但手脚麻利、行动自如,当着记者的面她推着一个四轮车一路小跑,俨然不像百岁老人的身姿。
  坐下后,靳巧云老人在记者的提问和儿媳的引导解释下,言谈很是幽默。
  靳巧云:我做梦让我再活10年,说我再活10年我还能动不?我说,能。
  据78岁的儿媳介绍,老人在一百岁时还能自己缝补衣物,纳做童鞋,目前一家人五世同堂,生活其乐融融。
   靳巧云:你说咱家有多少人?儿媳:总共多少人?总共28口人,这会还不带出嫁的。
  问及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她74岁的儿子娓娓道来。

  靳巧云儿子:她不吃咸的吃甜的,吃鸡蛋、鸡蛋吃起来煮两,一天三个馍,今天买了明天吃,她不吃热的,热的给她再蒸一下她不吃,她嫌粘,一天到晚就是不住的吃,反正吃苹果、吃桔子、只要吃完饭,不大会儿就推车去路上溜。

  记者:吃完饭就推着车子去外面散步了
  靳巧云儿子:嗯,散步了,散步后她就能吃了吗
  记者:散步回来继续吃
  靳巧云儿子:那,继续吃
  记者:一天吃几顿饭呀
  靳巧云儿子:她得吃三四顿,不住地吃反正
  记者:她吃肉吗
  靳巧云儿子:吃肉她吃肥的,不吃瘦的
  记者:吃肥肉呀
  靳巧云儿子:吃肥的,吃肥肉她好咬,平常饭就是普通饭,吃面条、喝咸汤啊、喝甜汤,她就是吃这饭。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胡桥乡二里村程月兰老人的家中,看到有人进门,老人不注地鼓掌欢迎。当记者问她今年高寿时,老人的回答让大家笑开了怀。
  程月兰:我今年170岁,再活三年200岁了,我还能吃、一顿吃一个馍、还喝碗汤、吃的好、喝的好、还有菜,共产党好、领导的好。
  据老人儿子介绍,母亲今年107岁,从小没上过学,现在因岁数偏大腿脚不灵便,只能坐轮椅,但老人却时常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日常生活也很有规律。
  记者:奶奶一日三餐正常吗
  程月兰儿子:晚上吃的少一些,中午吃的多一些
  记者:最喜欢吃什么呀
  程月兰儿子:最爱吃面食、面条,中午还要吃一碗多
  记者:那她作息习惯呢,睡觉呀
  程月兰儿子:睡觉习惯,晚上7点来钟就睡了,早上6点来钟才起来,都是正常,睡觉都很正常。
  记者:奶奶生活能自理吗
  程月兰儿子:能,她自己起来。
  记者:穿衣服呢
  程月兰儿子:穿衣服也是她自己。
  这位老人是目前夏邑县所有百岁老人中最高龄者,他叫刘百明,今年110岁。见到他时,他独自一人刚从6公里处儿子家中骑电动车到女儿家,了解到这一情况时让我们心中不由得吃惊,这样的高龄老人还能自己骑车走亲戚,可见老人的视力很好和体格的硬朗。
  已77岁的女儿刘玉兰给我们介绍,她父亲和90岁的哥哥生活在一起,母亲104岁时才去世。父亲时常就隔段日子骑车来家中,穿衣吃饭自己动手,不依靠别人照顾。平常爱喝白酒,年轻时喝得多点,现在每天就喝二两左右。去年,因喝了白酒又喝红酒,老人出现了不适的症状,让家人吓得不轻。
  女儿 刘玉兰:他喝罢,一下子喝了四两白酒,又给他倒的红酒,我倒的我准备喝的,他端起来喝了,一下子喝多了,在地上坐着腿一伸,眼睛一翻,就从那以后再不敢让他喝多了。
  据刘玉兰说,她父亲在吃饭方面也没有过多的讲究,现在除了吃肉少以外,其余的蔬菜都能吃,晚上8点睡觉,早晨7点起床。
  记者:给我们介绍一下爷爷的生活习惯,好吗
  女儿刘玉兰:习惯,反正生活习惯老人啥都吃,吃花样饭,啥饭都吃,给他包的馄饨呀,打个糊糊、手擀面面片呀、就这烧个鸡蛋汤,面筋汤、啥饭都有。
  记者:比较喜欢吃哪样呢
  刘玉兰:喜欢吃哪样,喜欢吃蒸菜、喜欢吃甜面条、甜面叶
  记者:水果喜欢吃什么水果
  刘玉兰:那个芒果啦、火龙果,他没有牙吗都是好咬一些的水果、香蕉等
  记者:爷爷的生活起居呢,他的眨眼状况怎样
  刘玉兰:睡眠好
  记者:晚上大概几点钟睡觉
  刘玉兰:8点多、9点左右
  记者:早上呢,早上几点起来
  刘玉兰:早上7点,准时7点,俺就吃饭,吃早饭。
  采访中,老人的外孙媳妇马香红也向我们介绍了姥爷的生活习惯。
  马香红:饮食这一块吧,喜欢吃点水果,然后就是爱吃蒸的菜,最主要这个长寿,以我的观点来看主要是心态特别的好,平时说话都是一说三笑,心态特别好。
  水是生命之源。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当地的群众基本上喝的是地下水,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夏邑的饮用水硒、锌、镁、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高,特别是硒的含量达到了每升0.7微克。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具有解毒、延缓衰老的作用,有利于健康长寿。
  夏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长寿老人之多和全县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养生文化,打造孝心工程不无关联。(县长寿办主任 孙作军:县委、县政府从2007年以来就评选十大孝子,每年都评选,截止到目前,已经有200多位十大孝子孝媳被评选出来,做为榜样大家去学习。)夏邑,还是首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市县,围绕“一湖三河五区七路九园”建设思路,把夏邑打造成“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式现代县城。在夏邑随处可见老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景。(记者:大爷你今年多大年龄。市民:我78岁啦。记者:78岁啦,身体看上去特别硬朗,每天都来锻炼吗?市民:都来。)那么,这些长寿文化及生态的建设是不是也和人们长寿有关系呢?
  长寿阁,坐落在夏邑长寿苑文化景区,是夏邑长寿之乡的标志性建筑。
  这里是坐落于长寿乡古运河南岛之上的长寿阁,始建于2011年,是长寿之乡夏邑县的标志性建筑,塔高九层共56米,每层都有它的独特设计,供游人来了解夏邑的孔祖和长寿文化。
  长寿阁,占地10亩,因其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美丽伦比的造型,也被誉为中华第一长寿阁,是夏邑县长寿文化对外传播的窗口。
  长寿苑文化景区管理中心主任陈辉:整阁汇集了夏邑的长寿文化、孝贤文化、养生文化、孔祖文化、华夏文化、祖地文化等多种文化,采取了雕塑、雕刻、彩绘、影像、书画多种艺术形式,长寿阁于2016年元月一号首次免费对外开放,开放以来共接待各类观摩参观人员达到40万余人次。
  夏邑县遍布城乡的孝道文化,为老人的健康长寿创造了积极的氛围。在长寿阁门口两边的寿星长廊,时常会有戏曲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进行文艺节目的表演。
  我们发现,观看演出的都是年老之人,他们聆听着戏曲面带笑容,享受着惬意的感觉。
  记者:大娘,您平时喜欢听戏吗
  同期声 老人甲:喜欢
  记者: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老人甲:80(岁)
  记者:你平时都是什么时候来听戏
  老人甲:下等2点,2点多来
  记者:您平时都是自己过来吗
  老人甲:老头(爱人)骑车驮着俺俩
  记者:大娘,您今年多大岁数了
  老人乙:我75啦,爱听戏,反正吃饱就溜,吃饱就玩,走到哪里玩到哪里,哈哈
  同时,夏邑县深入开展了“孝子孝媳”评选活动,2007年以来,夏邑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弘扬孝道文化”这张金牌,连续扎实开展了12届“孝子孝媳”评选,共评选出县、乡、村三级“孝子孝媳”1200多人,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构建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生活环境。
  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长寿办主任孙作军:夏邑是孔子的祖籍,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夏邑人在孝道方面,整体还是弘扬、发扬相当不错的。
  为了打造良好宜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数亿元,修建完善了城镇道路、广场、公园的健身及休闲设施。如今的夏邑花团锦簇,遍地浓绿,游园随处可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美好靓丽的生活环境。
  记者:您今年多大年龄
  同期声 老人丙:我80啦
  记者:您自己来的吗
  老人丙:自己骑三轮车来的
  记者:专门来公园锻炼身体的
  老人丙:唉,锻炼。
  良好的养生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快形成了夏邑独特的长寿养生文化。
  近年来,夏邑县充分利用“中国长寿之乡”这个金字招牌,深挖长寿文化潜力,打造长寿品牌,发展长寿经济,延伸长寿产业链条。先后主办了中国•夏邑长寿文化节,开发了长寿食品等活动。通过“长寿夏邑”建设,全面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夏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爱人者人恒爱之”,在夏邑“儿女孝顺,父母长寿”这种尊老敬亲的道德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荣耀。长寿老人除具长寿基因外,也和当地土壤、空气、环境、井水、食物、以及独具特色的长寿养生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长寿之乡--夏邑,物华天宝,人寿年丰,资源丰富,物产优质,是一片长寿的乐土,养生的福地。这期的百姓话题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