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新”协力丨中部向新而行 河南大有可为

编辑:李慧勤 时间:3/28/2024 8:37:29 AM 浏览:410

  【编者按】翻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河南、山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六省紧密相连,它们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崛起势头正劲,大河网特联合中部地区省级重点新闻网站特别策划《中部六省 同“新”协力》系列报道,来看看各省如何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大河网讯 3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讲话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方向。

  对中部六省来说,科技创新从来不是“选择题”。近年来,河南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着力构建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创新发展已全面起势。梳理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山西、湖北、安徽、湖南、江西五省同样铆足干劲,向着科技创新制高点疾驰。

  大有可为——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拔节而起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基础和先导靠教育。在河南,建设一流大学研究院蔚然成风,新型研发机构和实验室拔节而起。

  生物分子凝聚体研究领域有一块“卡脖子”技术:有些致癌蛋白动辄1500个氨基酸甚至更大,超大的复杂结构使得它们没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表达和纯化——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研究员胡晶从事的正是这一领域的研究。

  “我们通过对昆虫细胞真核蛋白表达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成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蛋白表达和纯化模式,并运用在实际的科研中,得到纯度产量都非常满意的致癌蛋白,极大地推动了研究院在‘生物分子凝聚体’领域的研究进展。”胡晶说,希望在河南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能走在世界前列。

  原来在实验室做检测,要把试样做成溶液,然后滴管滴上再去做分析。一个测试周期很长,试样分配很难掌握。“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布局研发的数字微流控芯片,通过把试样溶液在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分离成为微液滴,采用数字方法去操作和控制微滴液,实现检测样品的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北京理工大学郑州智能研究院院长周勇介绍,同一滴试样可以做很多个测试实验,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相当于用一颗芯片就做了一个实验室的事。

  “河南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北京理工大学也希望在中原地区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桥头堡。”周勇介绍,助力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北京理工大学全面部署郑州研究院科技创新任务,年内还计划引育15个左右的领军学者团队。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和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建设步伐,集聚形成高水平的科学园区,省委、省政府在中原科技城布局建设一批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

  “按照省市工作部署,郑东新区积极做好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落地服务工作。目前,香港大学、上海交大、北京理工、北京大学已签约揭牌,上海交大、北京理工开工建设,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二期)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管委会招商服务局副科级干部耿东旭表示,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新质战斗力,持续当好郑州发展的“火车头”、创新的“发动机”,中原科技城在抓平台、强科研上持续用力,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未来算力的重要形式,量子计算会成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安徽省是中国最早布局量子计算产业的省份,也是目前国内量子科技企业最密集、量子科技人才最集中的省份。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介绍说:“我们的梦想,就是在量子计算赛道,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希望能够研制出更强的量子计算机,为安徽省、国家加强算力布局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枚仅硬币大小的芯片如“火眼金睛”,能探测更远更精。让人惊喜的是,它的成本可降至传统短波红外成像技术的百分之一。据湖北日报报道,湖北光谷实验室近日传来好消息,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系列胶体量子点成像芯片实现短波红外成像,目前已完成中试,正为“中国造”芯片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焕发生机——智能制造行业以“绿”引领、动能强劲

  总书记强调,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如何用创新驱动点燃制造业发展新引擎?作为盾构机行业领军企业,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就落地郑州,扎根中原。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作为“入地”利器,隧道掘进机是大国建设不可缺少的核心装备。如今,我国盾构机产销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5月,我们把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产品中,研制了世界首台绿色盾构。”中国中铁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杜娟介绍,凭着“绿色节能”、连续掘进等领先的新技术,企业获得了意大利集群订单。今年1月下线的“领航号”四超盾构机搭载智能掘进、智能拼装等领先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并行,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水平达到新高度。

  在山西,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瞄准高端制造领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挖掘机等优势产品,为全省制造业振兴升级注入澎湃动力。科技赋能,让露天煤矿采掘司机告别了尘土漫天的工作环境,也让每4.4分钟下线一台挖机成为现实。步入太重智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大型联合车间,“聪明”的生产线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智能化生产设备占到了98%。

  在江西,电动化、智能化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快速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各大车企正从比拼电动化的上半场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成为人机交互且不断迭代升级的智能终端。江铃集团加快推进产品向电动化、智能化升级,目前已全面实现了全系产品电动化。

  在湖南,山河智能办公大楼的外墙上“装备制造,立国之本”八个蓝色大字激励了一代代人。20多年来,山河智能在先进装备领域“上天入地”,持续创新,成果丰硕:液压静力压桩机技术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挖掘机在欧洲的保有量超过1.5万台;率先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轻型飞机、国产首款全复合材料五座飞机……

  逐“绿”前行、逐“链”起舞,让“黄金水道”加速释放“黄金效益”。湖北省为推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密集出台文件,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上取得积极成效。

  “质”地有声——从“跟跑”到“领跑” 中部崛起路线图更清晰

  创新蓄积起澎湃发展势能,中部六省发展势头强劲。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1.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2023年,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

  值得点赞的是,“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正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央视时政发文称,放眼全国版图,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持续推进,中部六省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共同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又绘蓝图击征鼓,再乘东风启新程。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中,中部地区“质”地有声,也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郭俊华

  执行:莫韶华 范昭 石金红

  文案:刘高雅

  视频:杨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