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创新培育机制 激发人才潜能

编辑:张萌 时间:9/18/2025 4:42:34 PM 浏览:13

近年来,遂平县以突出“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内生动力为目标,立足挖掘、培养本地人才,积极引进紧缺、高端人才,爱护和激励现有人才,不断夯实人才工作基础,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天地。围绕县域“2+1”产业集群,重点在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设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25年,成功申报认定农吉农业服务、征沅牧业、福多多食品、鼎辉饲料4家市工程技术中心,裕宏包装、农有王农业装备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青石桥电子、裕宏包装、领鑫农业创新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家。目前,该县有包括惠强新材、华腾重工、正康粮油等企业建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拇指食品、翔云光电、侨基肥业等企业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或科普基地等创新服务载体29个,进一步为科技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

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人才作用。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参加河南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对接集中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金桥”技术发布会等活动,支持企业与本行业、本领域顶尖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对接,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和人才,2025年已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2亿元。加强科技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县域科技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破解企业技术短板,为县域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如惠强新材料与武汉理工大学、黄淮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建成省级工程中心和惠强新材料特种膜研究院;与四川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联合开发的嵌入式互穿网络型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隔膜技术。农有王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柔性引进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胡志超教授,担任公司首席专家、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同时,与河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黄淮学院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农业机械装备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下功夫,2024年成功推出高性能气吸式玉米大豆免耕施肥播种机、气力输送式高性能小麦整地施肥播种机等新产品,为企业创造超6000万元营收。2024年,该公司获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至目前,围绕惠强新材料、裕宏包装、三农科技等领域,该县先后柔性引进院士1名、博士35名,培育和引进其他高层次科技人员100多名。

积极落实省、市人才引育政策。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动态管理原则,培育出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发挥作用良好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2025年选聘科技特派员29人,其中省级9名、市级10名、县级10名,以及8个市级科技特派团。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和科技服务20多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壮大企业“科技副总”队伍,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县科技局抢抓“科技副总”人才引进良机,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对接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向省科技厅申请“科技副总”,经过努力,全县2024年争取首批省派“科技副总”6名,数量在全市居第一,省财政按政策支持6名“科技副总”共30万元。2025年县科技局继续扮好“科技副总”人选“红娘”,为史丹利化肥、微兴电子、领鑫农业等企业引进9名“科技副总”。其中,从省农科院为史丹利用化肥引进的专家,已于5月份举行了隆重的“科技副总”人选签约仪式,在县域企业间形成了较强轰动效应。

据了解,遂平县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动力、第一优势,持续做强“高精尖缺”引育链条、做优创新创业生态、做深产学研融合文章,让人才成长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人才价值与县域发展共生共荣,加快打造豫南人才集聚“强磁场”,为奋力谱写遂平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记者 丁继坡 通讯员 刘耀威